-
更多信息敬請期待……
-
國際森林康養度假產業發展概況
19世紀40年代,德國在巴特·威利斯赫恩鎮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森林浴基地,形成了最初的森林康養概念。目前,美國人均收入的1/8用於森林康養,年接待遊客20多億人次。在歐盟、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森林康養的發展也呈方興未艾之勢。荷蘭每公頃林地年接待森林康養參與者可達千人,韓國每年有1/5的人口參與到森林康養活動中來,日本幾乎人人都參與森林浴。德國、日本和韓國等立足西醫理論發展起來的現代森林康養,在理念、技術水平、標準及其認證體系方面日臻成熟。據了解,日本1982年從森林浴起步,至今每年近8億人次到基地進行森林浴,森林康養產業得到迅速發展。韓國也從1982年開始提出建設自然康養林,營建大量自然休養林、森林浴場等,建立較為完善的森林康養基地標準體系。
森林生態康養旅遊體系無疑是目前最容易獲得、也是最能夠幫助人類修復身心、恢復活力的自然生態環境力量之一。森林生態康養旅遊產業在很多國家發展歷史久遠,在最近一百年內,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都對森林生態康養旅遊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實踐。現在森林生態康養旅遊產業已成為不少發達國家的主流趨勢和經濟支柱產業之一。
-
我國森林康養發展方向
當前國內森林生態康養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四川、湖南等森林大省率先發展森林康養,整體布局,規劃建設全面鋪開,進行了如森林徒步、森林娛樂、森林休閒旅遊與森林醫療試驗等的嘗試。首批國家森林康養試點機構於2016年7月份啟動建設。國務院在2016年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應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遊、互聯網、健身休閒、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絕非小事,它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注重全民健康,近年來,無論從中央到地方政府,與康養相關的政策頻出,致力於推進健康中國、健康產業的監督、管理與發展,為康養小鎮的發展提供支持、引導和推動作用。
2017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大力改善森林康養等公共服務設施條件,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林業與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隨著我國從外延式擴張轉向內涵式增長,從“砍樹經濟”轉向“看樹經濟”,各地湧現出一批批最美森林、林業養生福地,人們熱衷於到森林裏去享受視覺盛宴,尋求健康。森林生態康養產業的戰略機遇和發展空間空前。
隨著我國森林康養產業對外合作項目的實施,森林康養基地建設技術標準體系將不斷完善,這一朝陽產業定會有一個較大的發展。森林旅遊康養目前尚處於從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的階段,總的來看,我國鄉村旅遊市場空間和需求潛力較大、發展前景良好。因地制宜地發展鄉村森林旅遊康養,對於解決“三農”問題、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就業機會、提升農村精神文明程度、增強森林旅遊康養發展的活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更多信息敬請期待……
-
更多信息敬請期待……